2019-07-22 11:07:17
8月18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采编人员来到浙江海盐,为《一脉钱塘》专题片拍摄节目素材,专题寻找海盐的海塘、塘工号子、盐文化等历史气息,塘工号子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周朱法为摄制组介绍了海盐塘工号子的历史。
塘工号子,是海盐人民在修筑海塘时由于劳动工序、劳动强度、劳动人数的不同,在劳动者集体完成不同工序作业时,为了齐心协力、统一步伐而集体创作的劳动号子。塘工号子,作为民间具有地方音乐特色的劳动号子,特定于杭州湾沿海口岸与长江汇合处,有着深厚的吴越文化根基。不同的号子节奏各异,有的节奏顿挫分明、坚实有力,如:龙门桩号子、打夯号子;有的短促紧凑、明快轻捷,如:飞硪号子、串步号子;有的节奏宽长舒展,如:短杠号子。塘工号子的总体特点是曲调高亢、节奏沉稳有力、气势壮阔、风格粗犷、调声调性变化频繁;部分歌词由领唱者切入实际,即兴编唱,语言质朴风趣,简洁明快。2007年6月,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海塘边,海盐塘工号子表演队为摄制组现场演绎了《塘工号子》,此节目曾在今年由浙江省文化厅主办的“非遗薪传—浙江传统音乐展演展评”活动中获优秀入选奖。
据了解,截至2016年底,海盐县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项,省级非遗项目8项,市级非遗项目24项,县级非遗项目53项。项目类别涵盖传统舞蹈、民俗、传统美术、传统音乐等11大门类。此次拍摄为海盐非遗的宣传起到了良好的推进作用。(杨旸)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观点、图片、文字、视频来自网络,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果本站有涉及侵犯您的版权、著作权、肖像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0536-8337192),我们会立即审核并处理。